阳泉市垃圾处理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移建工程专项债券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委托单位:阳泉市财政局

项目主管部门:阳泉市城市管理局

评价机构:山西天恒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2024年10月



 阳泉市垃圾处理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移建工程专项债券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为贯彻落实《中共阳泉市委 阳泉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办法》(阳发〔2019〕19)精神,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根据《阳泉市财政局关于开展2024年重点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阳财绩〔2024〕14号)要求,山西天恒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受阳泉市财政局委托,于2024年6月至10月对“阳泉市垃圾处理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移建工程专项债券项目资金”开展了绩效评价,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立项背景

医疗废物是一种特殊的污染物,携带大量致病菌及有毒有害物质,危害极大,如果不予以及时有效的处理,势必会造成各类有毒有害物及传染病菌的广泛传播,造成恶劣的环境污染并对人群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而医疗垃圾集中处置工作作为控制疾病传播、防止环境污染的一道重要防线,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阳泉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原生产线于2009年9月投入运行,设计处理能力为5T/d,整个生产线采用国内成熟的热解焚烧+急冷+脱酸+除尘的工艺技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医疗需求的提升,各大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垃圾持续增多,阳泉市垃圾处理厂(现为阳泉市城利固废处理有限公司),作为阳泉市唯一一家承担全市四区两县范围内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和无害化处置的环保企业,面临着医废处置中心设备老化、工艺落后,已达报废年限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为进一步提升阳泉市医废处置能力,满足阳泉市日益增长的医废处置需求,使阳泉市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经阳泉市政府多次研究,决定重新选址新建医疗废物处置中心。

项目于2021年12月6日开工,截止目前,已完成设计文件及合同内的所有建设和安装内容,土建部分于2023年10月13日通过了由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中心、建设单位、地勘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组织的竣工验收,设备已完成单机调试,计划通过试运行检验各项指标达标后进行终验。但目前由于园区内水电配套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项目暂不具备试运行及投用条件。

(二)项目内容

根据阳泉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阳泉市垃圾处理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移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阳发改资环〔2020〕354号),项目总用地面积21524.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708.79平方米。项目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两条日处理能力5吨微波消毒生产线(一用一备)、一条日处理能力5吨热解焚烧生产线、日处理医疗废物10吨。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处理车间、转运车库、锅炉房、污水处理站,以及道路、绿化、给排水、消防、供配电等配套工程,购置医废转运车等。

(三)绩效目标

1.项目总目标

按照国家发改委、卫健委、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健全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推动现有处置能力扩能提质,补齐处置能力缺口,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项目建成后,既能满足阳泉市医疗废物处置需求,又能兼顾医疗机构污泥的处置需求,并能安全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使阳泉市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

2.建设期绩效目标

阳泉市城利固废处理有限公司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移建工程建成后达到医疗废物处理规模为10吨/天,采用一用一备两条微波消毒处理设备线,工艺技术可靠,设备先进。同时为处置不能进入微波消毒生产线的化学性和药物性废物,以及辖区范围内医疗机构医疗废水处理后的污泥,并兼顾重大疫情情况下医疗废物的处置需求,设置一条热解气化焚烧设备生产线。

(四)资金投入及使用情况

项目概算投资5500万元。其中:建安费用2977.75万元、设备购置费1574.06万元、其他费用676.62万元、工程预备费261.42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0.15万元。资金来源全部为政府财政性资金。截止2023年12月31日,该项目资金共计到位4934.55万元,其中:调整财政预算436.98万元,抗疫特别国债89.04万元,专项债券4400.00万元,企业垫付8.53万元。共计支出4934.55万元。其中:2021-2023年期间,项目共收到专项债券资金4400.00万元,支出4400.00元。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该项目共申请发行三批次专项债券,累计申请发行金额4400万元。其中:

(1)2021年9月,申请发行两批次专项债券3500万元,其中第一批次为10年期专项债券3000万元,利率3.12%;第二批次为20年期专项债券500万元,利率3.53%。上述两批次债券均按半年付息,每年3月28日和9月28日支付利息,到期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期利息;

(2)2023年1月,申请发行第三批次专项债券900万元,利率为3.23%,期限为20年,按半年付息,每年2月1日和8月1日支付利息,到期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期利息。

截止目前,该项目专项债券已累计付息234万元。现因项目暂未投入运营,专项债券利息由阳泉市财政局代付,待项目开始运营产生运营收益后,阳泉市城利固废处理有限公司应及时足额将还本付息资金缴入国库。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

1.评价目的

根据阳泉市财政局《关于开展2024年市级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和部门重点绩效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阳财绩〔2024〕14号)文件及专项债券资金绩效管理要求,对阳泉市垃圾处理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移建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完成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绩效评价,以反映项目资金使用绩效,总结经验,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为财政及项目相关部门加强资金支出管理,强化支出责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效益及合理安排以后年度财政预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评价对象和范围

本次绩效评价的对象是阳泉市垃圾处理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移建工程政府专项债券项目。

评价范围为:阳泉市垃圾处理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移建工程专项债券项目资金投入、支出情况及项目建设完成情况,涉及资金4934.55万元,其中:财政拨款资金436.98万元,抗疫国债资金89.04万元,专项债券资金4400.00万元,企业垫付资金8.53万元。

(二)评价指标体系

本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参照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西省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规范指引(试行)通知》(晋财债〔2023〕50号)等文件要求进行设置,指标体系主要围绕项目决策、管理、产出、效果四方面,重点突出项目决策、管理和产出。

本次绩效评价指标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本次绩效指标权重设计主要参照专项债券资金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及项目特点进行了设置,根据建设期专项债券项目绩效评价要求,重点考核项目决策、管理和产出,最终确定项目决策指标权重占比20%,项目管理类指标权重占比40%,项目产出类指标权重占比30%,项目效益类指标权重占比10%。二、三级指标内容和分值原则上均按照专项债券项目资金建设期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具体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及与绩效目标的匹配性、在指标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一级指标的影响程度来合理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比例结构。

(三)评价方法及评价实施

本次绩效评价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判法等方法进行绩效评价。

本次绩效评价实施分前期准备、现场调研、撰写出具报告三个阶段。首先,根据评价工作需要,成立绩效评价工作组,制定评价实施方案,并报市财政局审核及专家评审后最终确定评价实施方案;其次,在现场勘查阶段,主要通过采取听取情况介绍、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座谈询问、对照查证、复核等方式,对政策实施情况和基础资料进行全面收集、整理、核实、分析后,形成初步评价结论;最后,按照绩效评价有关规定及要求撰写绩效评价报告,将报告评价结论和有关说明送达被评价单位征求意见后,在规定时间内报送至阳泉市财政局,并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认真修改后,按市财政绩效评价工作要求出具绩效评价报告。

为客观反映阳泉市垃圾处理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移建工程项目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的使用效果,全面了解该项目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评价组对项目服务对象及受益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项目实施的效果及满意程度等。本次调查主要采用现场发放纸质问卷和网络电子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截止绩效评价日,共收回有效问卷387份,其中:医疗机构等相关方156份,周边群众及社会公众231份。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经分析,阳泉市垃圾处理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移建工程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总体得分为82.58分,评价等级为良。其中:项目决策类指标考评得分为18.50分;项目管理类指标考评得分为34.00分;项目产出类指标考评得分为23.00分;项目效果类指标考评得分为7.08分。

阳泉市垃圾处理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移建工程专项债券项目立项依据充分、立项程序规范,符合阳泉市发展规划及专项债券支持领域和方向,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年度目标设置不够明确、未进行绩效运行监控、成本控制工作不够到位、未实现成本节约、项目总体实施进度迟缓、未按计划及时投入运营等问题,需进一步加强项目后续验收、竣工决算及运营工作的开展。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项目决策指标分析

项目决策类指标包括项目立项、绩效目标和资金投入3个二级指标,具体分为:立项依据充分性、立项程序规范性、绩效目标合理性、绩效指标明确性、资金筹集使用规范性5个三级指标。项目决策类指标满分20分,得分18.50分,得分率92.50%,评价等级优。

(二)项目管理指标分析

项目管理类指标包括资金管理和组织管理2个二级指标,具体分为:债券资金到位率、自筹资金到位率、资金支出进度率、成本控制有效性、本息缴付及时性、资金申请使用合规性、制度执行有效性、运行机制有效性、管理制度健全性、采购管理规范性、信息公开规范性、问题整改情况、信息系统管理和使用规范性12个三级指标,项目管理类指标满分40分,得分34分,得分率85%,评价等级为良。

(三)项目产出指标分析

项目产出类指标包括产出数量、产出质量、产出时效、产出成本4个二级指标,具体分为:土建工程建设完成率、设备购置安装完成率、资产形成率、质量达标率、安全施工目标完成率、完成及时性、成本控制、社会成本、生态效益成本9个三级指标。该类指标满分30分,得分23分,得分率76.67%,评价等级为中。

(四)项目效果指标分析

项目效果类指标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满意度5个二级指标,具体分为年度收益目标完成率、提升医疗处置能力、满足医废处置需求、降低污染风险、人才技术支撑、资金保障、长效沟通协调机制、医疗机构等相关方满意度及社会公众(周边群众)满意度9个三级指标。该类指标满分10分,得分7.08分,得分率70.80%,评价等级为中。

五、项目(政策)产出及效益实现情况

(一)项目已完成批复建设规模及内容

截止绩效评价日,项目单位已按照项目批复内容,平整土地21524.80平方米,处理厂区地基挖土方56286.44立方米,建设完成项目管理用房、餐厅宿舍、处理车间、转运车库、磅房、事故水池、水泵房、污水处理、雨水池、锅炉房等单项主体建设工程,建筑面积达8189.24平方米。完成2条日处理能力5吨微波消毒生产线(一用一备)和1条日处理能力5吨热解焚烧生产线的购置安装及7台医废转运车和1台出渣车等设备的购置。

(二)项目预期社会及生态效益明显

阳泉市垃圾处理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承担着市域内主要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垃圾的收集、处置任务。该项目是在对现有医疗废物处置能力进行评估,并综合考虑未来医疗废物增长情况、应急备用需求进行建设的,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关于医废处置能力建设的相关要求,可有效补足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短板及医废处置设施设备缺口,提升医废处置能力(项目设计采用焚烧+微波消毒组合工艺,日处理能力由5t/d提升至10t/d),项目建成后,既能满足服务范围内医疗废物处置的要求,又能兼顾医疗机构污泥的处置需求,并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疫情及未来医疗废物产量,有效提升了医废日常及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项目预期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明显。

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绩效管理工作不够到位

一是未按照《专项债券资金绩效管理办法》要求分别编制总目标和年度绩效目标申报表,分别反映项目在专项债券存续期内预期总体绩效和分年度绩效;二是绩效指标设置不够清晰、合理、完整,且不够细化、量化,如:成本指标未考虑社会成本及生态环境成本,可持续影响指标未虑人才、技术及资金对项目的持续保障程度,未设置社会及生态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值设置为100%不够合理等;三是绩效运行监控工作不够到位,未定期对专项债券资金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双监控”;四是未能完整保存项目绩效相关工作资料,如绩效目标申报表及自评等资料,不利于项目后期绩效工作的开展。

(二)项目过程管理工作稍有欠缺

1.成本控制工作不够到位,成本节约目标未能很好实现

评价组通过查阅项目相关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及访谈,项目成本控制工作不够到位,成本节约目标未能很好实现,一是阳泉市城利固废处理有限公司在项目实施期间,对可能出现的疫情、村民搬迁等影响项目施工进度的风险防控措施未能有效落实到位;二是项目建设因设计变更等原因,建设成本已超项目概算投资及合同中标价,未能实现成本节约。项目概算批复总投资为5500万元,其中建安费用2977.75万元,设备购置费1574.06万元,其他费用676.62万元,工程预备费261.42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0.15万元。项目施工建设中标合同价为3098.01万元,工程初步结算审计结果为3887.20万元。

2.个别资金支出不符合专项债券项目资金使用规定

评价组通过查阅项目相关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及访谈,项目专项债券资金申请使用手续完整,审批流程符合财务管理相关规定,资金支出基本符合项目预算批复及合同规定的用途,但也存在个别资金支出不符合项目立项批复及专项债券资金使用规定的情况,如:项目事前绩效评估费2万元及项目绩效评价费3万元等,不属于项目立项批复及专项债券资金支出范围。

3.专项债券信息系统管理和使用不规范

评价组通过查阅项目相关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及访谈,项目单位在医废移建工程专项债券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穿透式监测系统”仍处于测试阶段等原因,未能按规定将专项债项目及资金使用全流程及时、准确、完整、规范地录入穿透式监测系统等大数据平台债务管理系统。

(三)项目总体实施进度迟缓

评价组通过查阅项目相关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及访谈,阳泉市垃圾处理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移建工程项目,计划开竣工日期为2021年1月21日-2021年11月20日,但期间因村委会换届、整村搬迁及疫情影响,未能按项目批复及施工合同设定的计划建设期及时开竣工,实际开竣工日期为2021年12月6日-2023年6月20日,项目总体实施进度迟缓,影响项目产出目标的实现。

(四)未按计划投入运营,影响项目运营收益目标的实现

评价组通过查阅项目相关资料,并结合现场调查及访谈,阳泉市垃圾处理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移建工程项目,计划运营期为2022年-2042年,预计2022年实现运营净收益262.28万元,2023年实现运营净收益331.84万元,但截止目前,项目因园区内水电配套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暂不具备试运行及投用条件,仍不能按计划投入运营,影响项目年度运营收益目标的实现。

七、有关建议

(一)加强专项债券项目全过程绩效管理

建议项目相关单位提高绩效管理工作认识,加强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落实绩效运行跟踪监督机制,提高绩效管理水平。一是强化绩效目标管理,按照《山西省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要求,设置项目总体目标和年度绩效目标,分别反映项目在专项债券存续期内预期总体绩效和分年度绩效;二是加强绩效过程管理,对年度实施过程中的绩效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运行跟踪监控,当项目预算执行偏离绩效目标时,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二)强化项目组织管理力度,规范专项债券资金管理

建议项目相关单位,进一步加强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管理力度,规范使用专项债券资金,一是进一步加强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对可能出现的影响项目进度、成本控制及还本付息的风险,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并积极落实到位;二是加强债券资金管理,完善债券相关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要求使用资金;三是规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穿透式监测系统的管理和使用,保证将专项债项目及资金使用全流程及时、准确、完整、规范地录入穿透式监测系统等大数据平台债务管理系统。

(三)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债券资金尽早发挥效益

建议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在进一步明确下一步工作计划的同时,强化项目监督和管理责任,加快项目建设后期相关验收、竣工决算及资产转固等工作的开展,确保专项债券项目及早投入运营,专项债券资金尽早发挥效益。

(四)加强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穿透监管,防范债务风险

专项债券不仅要关注“怎么借”,更要关注“怎么还”,专项债券项目应实施全过程跟踪穿透式监测,控制偿债风险。一是建议项目建设运营方及时制定偿债计划,定期评估债务风险,运用多种合规手段保障偿债能力;二是建议市财政部门、项目主管部门及项目单位,加强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及时发现项目风险点,及时纠偏,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