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022年阳泉市城区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一期项目

2017年-2022年阳泉市城区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一期项目绩效评价报告摘要

为贯彻落实《中共阳泉市委 阳泉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办法》(阳发〔2019〕19号)精神,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根据《阳泉市财政局关于开展2023年重点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阳财绩〔2023〕13号)要求,阳泉市财政局委托山西博丰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于2023 年 6月至 9月对“2017年-2022年阳泉市城区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一期项目”开展了绩效评价,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 立项背景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供水管网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部分早期建设的居民生活区,特别是老旧小区供水管网设施老旧不堪,发展滞后,用户供水安全得不到保障,严重制约了城市供水系统的发展,管网改造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实施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形成权责明晰、管理专业、监管到位的供水管理工作新格局,从而解决城市供水“最后一公里”的水质安全隐患问题,是政府相关部门实施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

阳泉市城区老旧小区(老工业区)是指在“一五”、“二五”、“三线”建设时期初步形成的以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和军工为主的传统工业聚集区,是国家第一批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城市,也是山西省开展此项工作较早的城市。老旧小区内企业发展有的近70年,区域内道路、给水、排水、燃气、供电、供暖等公共服务设施已非常落后,许多区域根本没有相关基础设施。为全面推进阳泉市城区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工作,保证供水管网输水畅通供水、水质稳定,确保老旧小区水量、水压、水质符合相关标准,使生活用水变得更安全、更洁净,切实提高城区老工业区居民生活水平和满足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供水需求,阳泉市出台了《阳泉市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2011-2030)》。2015年,阳泉市自来水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对在用管道进行了调研,重点从管材、服务年限、老化程度、修理难易程度、供水能力等方面进行比对,选择口径DN100及以上管网列入改造范围,并形成《阳泉市自来水公司城区老工业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6年阳泉市发改委以《关于阳泉市自来水公司城区老工业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核准的批复》(阳发改投〔2016〕265号)批复立项。

(二)项目内容

根据阳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阳泉市自来水公司城区老工业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核准的批复》(阳发改投〔2016〕265号),阳泉市城区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对阳泉市城区老旧小区供水管网管径为DN100-600的主管网27条,支管网32条,共计55.5公里进行改造,实施土石方工程、阀门及检查井改造、供水管网更新改造等。改造该工程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项目于2017年开始建设,预计投资10,403.50万元,经评价人员对工程量进行梳理,涉及小区管线25条,道路管线24条。本次绩效评价对象为项目一期工程。

(三)绩效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发展。阳泉市城区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有效改善城区老旧小区供水管网设施老化和水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减少因供水管网设施老化带来的用水不便和安全隐患,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主要绩效目标为:一期工程项目完成老旧管网改造49条;按合同约定验收合格并投入使用;改造质量合格率100%;安全隐患排除率≥95%;城市供水保障率100%;工程施工结算金额不高于合同价款;专项债券的偿还力100%;爆管率降低,维修费用减少;漏损率降低,提高供水量与实收量的匹配度;通过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切实解决居民后顾之忧,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鉴于本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受疫情、环保控制等各项不确定客观因素影响,项目改造时间跨度较大,导致整个项目实际完成情况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

(四)资金投入及使用情况

阳泉市城区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项目总投资为21,638.61万元,其中,一期总概算10,403.50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和项目单位自筹资金,其中:中央基建投资预算投入30%,即3,121万元。截止2022年12月31日,实际到位资金6,321.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资金3,121.00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3,000.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200.00万元。2017年09月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阳泉市城区老旧管网改造线路37条,累计支出5,754.53万元,结余566.47万元,其中:中央资金结余557.10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无结余,企业自筹资金结余9.37万元。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

1.绩效评价目的

通过对项目一期工程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进行客观、公正分析和评判,一是总结其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资金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二是为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提供第三方意见;三是为财政部门合理安排城区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项目后续资金预算或以后年度同类项目资金预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绩效评价对象

阳泉市2017-2022年城区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项目专项资金6,321.0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3,121.00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3,000.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200.00万元。

3.绩效评价范围

阳泉市城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项目立项依据充分性、程序规范性、绩效目标设定情况;项目资金的投入、过程、产出、效果等四个方面,具体包括:项目组织管理与实施情况、项目资金的到位、使用及管理情况、项目产出及效果等。

(二)评价指标体系

本次绩效评价以《财政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预〔2020〕10号)为参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在遵循一般项目绩效评价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阳泉市城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政策的特点,通过参考市国资委提供的目标考核指标和同行业权威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并在本所绩效考评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评价组讨论和意见汇总后,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和内容,力求每项评价内容均与强化项目支出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相关。

本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百分制计分方式,主要包括4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26项三级指标。权重设计采用经验判断法和按重要性排序法,以《财政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财预〔2020〕10号)文件绩效评价指标权重设计为参考,以2017年-2022年阳泉市城区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项目产出和效益为评价重点,并对相应指标设置较大的指标权重,最终确定项目决策类指标权重占比20%,过程类指标权重占比20%,产出类指标权重占比30%,效益类指标权重占比30%,二、三级指标权重依据重要性原则合理分配。

(三)评价方法及评价实施

本次绩效评价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采用因素分析法、比较法、公众评判法相结合的综合判断方式进行评价。

本次绩效评价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现场实施阶段、报告撰写提交阶段)。在绩效评价实施过程中,评价组对项目单位提供的财务和业务资料进行现场甄别和复核,并与项目负责人进行访谈,进一步检查和核实阳泉市城区供水管网改造项目的建设情况、施工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同时,为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评价人员采取对辖区内本项目受益对象采取现场抽样调查和网络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满意度调查。

评价组按照阳泉市城区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完成情况,从37条改造线路中随机抽取其中5条进行现场调查,覆盖率达13.51%,网络样本覆盖率随机。并对上述5条改造线路中受益人群进行现场发放问卷调查100份、电子问卷300份,共计发放问卷400份,针对相关工作人员发放电子问卷100份,直接向被调查人员调查阳泉市城区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项目开展后的社会影响。至现场评价截止日,收回现场调查问卷100份、网络问卷374份,有效问卷共计474份。其中:社会公众374份、相关工作人员100份。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2017年-2022年阳泉市城区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一期项目总体得分为73.05分,绩效评价等级为“中”。其中:决策类指标考评得分为12.50分;过程类指标考评得分为13.95分;产出类指标考评得分为21.65分;效益类指标考评得分为24.95分。

项目单位组织机构健全,立项依据充分,中央预算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基本资金保障。项目实施改善了城区老旧小区供水基础设施,对保障城市供水、改善饮用水质量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居民对项目实施后取得的效果较为满意,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项目开工迟、推进缓慢,未如期完工,以及未制定还款计划、存在潜在债务风险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项目效益的发挥。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决策指标分析

决策类指标主要从立项依据充分性、立项程序规范性、绩效目标合理性、绩效指标明确性、预算编制科学性、资金分配合理性等6个指标考查项目立项、绩效目标及资金投入情况。决策类指标权重分共20分,实际得分为12.50分,得分率62.50%。

(二)过程指标分析

过程类指标主要从资金到位率、预算执行率、资金使用合规性、管理制度健全性、制度执行有效性等5个指标考查项目资金管理及组织实施情况。过程类指标权重分共20分,实际得分为13.95分,得分率69.75%。

(三)产出指标分析

产出类指标主要从改造达到投入使用改造小区数量、改造质量合格率、安全隐患排除率、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各个标段验收合格(或完工)并投入使用、工程施工结算金额不高于合同价款等6个指标考查项目产出数量、质量、时效及成本情况。产出类指标权重分共30分,实际得分21.65分,得分率72.17%。

(四)效益指标分析

效益类指标主要从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的偿还力、爆管率、漏损率、提高生活质量、打造美好城市环境、政策知晓率、项目政策管理资金可持续、社会公众人员满意度、工作人员满意度等9个指标考查项目效益及项目满意度情况。效益类指标权重分共30分,实际得分为24.95分,得分率83.17%。

五、项目(政策)产出及效益实现情况

(一)改造项目质量达标,提升了城市供水能力,社会效益显著。

阳泉市城区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一期)项目改造工程项目于2017年开始实施,为确保改造后的管线符合相关标准,阳泉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制定和引用了一系列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和供水管网建设标准,并要求施工单位严格遵照执行,严把工程质量关。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经完成改造的37条线路均投入使用。老旧供水管网经过改造,地下管网偷盗水现象和地下管网“暗漏”现象得到扼制,改造进程中2018年至2022年不同性质各类用水量统计与有效供水总量保持稳定态势,漏损率由未改造之前的16%降至国家标准12%,满足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每年减少漏失水量约16.66万吨。通过管网运行情况可以看出,改造后供水管网抵抗突发事故的能力显著提升,供水能力明显提高,不仅消除了水质安全隐患,而且避免了因爆管风险可能造成的地面沉陷、道路受损等次生危害,明显提升了城市供水能力,改善了供水质量,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社会效益显著。

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开工迟、工程进度推进缓慢。

项目于2016年由阳泉市发改委以阳发改投〔2016〕265号文核准立项,2017年12月中央财政预算资金落实到位后方开始办理项目前期工作,包括设计、图审、规划、财政评审、报建及设计施工监理的招投标等。而一标段工程开工建设日期为2018年7月23日,项目自立项到开工时间跨度较大,尤其第五标段工程,截至绩效评价日,项目前期工作尚未完成。项目实施过程中推进缓慢,各个标段建设工程均未在合同约定期限内完工。

(二)项目单位对使用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未制定还款计划,偿还本息压力较大,存在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债券根据阳泉市财政局文件《阳泉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21年第六批政府债券资金的通知》阳财预〔2021〕57号下达,债券发行日为2021年9月27日,期限为15年,利率3.50%。计息起算日2021年9月28日。半年付息一次,经计算每年应付利息为105.00万元,合计支付利息1,575.00万元。2036年9月28日到期一次兑付本金3,000.00万元。本息合计4,575.00万元。一是阳泉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对使用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未制定还款计划;二是经访谈了解到改造项目完成后,产生的收益不能完全覆盖债券本息;三是作为有部分公益属性的自来水公司近年来由于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连年亏损。虽然目前城区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建设项目使用地方政府债券产生的利息尚暂由财政代为支付,但到期偿还本息压力较大,存在债务风险。

(三)资金使用计划不全面,支付进度慢,导致项目实施周期延长。

项目开始实施前虽制定了资金使用计划,但该计划未完全覆盖整个改造项目的资金投入,且未按各标段工程量进行有效合理规划,资金投入及使用时间节点不明确,加之项目进度受多种因素制约推进缓慢,按照工程管理和财经制度等相关规定,工程进度款拨付延迟,导致工期一再延长。

(四)项目档案资料不完整。

现场考评发现,项目单位存在责任目标、阶段性汇报总结等资料不完整的现象,不利于相关部门和单位内部对项目整体进行考核、评价,无法具体地通过梳理项目实施历程,宏观评价项目实施状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七、有关建议

(一)下一步改进意见

1.加强部门联动,建立强效机制,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项目单位应加强与发改委、住建、环保、市政、财政等部门,工作协调、沟通和联系机制,对供水管网改造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需要其他相关部门协调解决的事项,应建立强效机制,在充分统筹调动本单位有限资源的同时,积极寻求部门联动,快速推进各项工作。同时,要求实施单位应进一步强化责任理念,合理安排工期,统筹规划、同步推进各项工作,将任务细化到每道工序,保障工程进度,缩短项目实施周期,确保在时间结点内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

2.制定细致完善的还款计划,细化具体措施,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建议项目实施主体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在充分考虑项目目前存在的问题、运营后可能遇到的风险等因素的基础上,结合资金平衡方案、财务评估报告及法律意见书等前期资料,制定细致完善的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还款计划,并建立专项债券还本付息台账,避免潜在的债务风险;同时建议各级财政部门加强对项目实施单位偿还本息能力的动态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3.优化资金配置,加大资金生命周期监管,建设资金及早转化为有效实物工程量。

项目单位应科学合理制定项目资金使用计划,明确资金使用的时间节点、范围、流程及审批流程等内容,加大与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的协调力度,通过积极申请财政专项资金或引进社会资本等形式多措并举,及时落实配套资金,确保供水管网改造工作顺利推进。资金使用过程中,应加大资金生命周期监管,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的范围内统筹调剂使用到位资金,并严格按照资金计划执行,确保资金效益最大化,将资金资源实现最优配置和转化。

4.注重项目全过程管理,确保项目整体档案资料完整有效。

建议各相关单位要重视项目全过程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同步加强各环节档案管理,对项目落实中档案资料不完整或程序执行不到位等现象,应尽快补充完善相关资料并及时存档,确保项目整体档案资料完整有效,以便对项目整体实施情况开展他评和自查时,通过梳理项目实施历程,宏观评价项目实施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为同类项目的实施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二)政策性建议

鉴于本项目实施时间跨度长、涉及面结构复杂特点,结合本次绩效评价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阳泉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具有部分公益属性,结合我市供水管网老化,超期服役、跑冒滴漏普遍化的情况,相关部门应按照“统筹兼顾、超前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进一步修改、完善阳泉市老旧供水管网改造规划。一是建议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更多供水管网改造,这些资金可以来自于政府预算、社会捐赠等渠道,同时制定资金使用制度,确保资金透明度和有效性。二是政府提供技术支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帮助企业和居民进行管网改造建设(包括提供奖励机制、支持社会组织或个人发起的相关项目),缓解供水管网现状困扰,企业减轻负担,居民安居乐业,促进城市经济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