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财政管理运营部:坚持民生导向 强化财力保障
民生资金是国家财政用于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专项资金,民生资金的意义不仅在于满足个体生存发展需求,更深刻影响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财政部门对于民生资金管理监督主要体现在资金安排和支出监管两个方面。预算资金安排方面,2025年阳泉高新区安排民生资金预算达6611.12万元,截至5月底已支出1823.33万元,支出进度达到27.58%。支出监管方面,主要通过财政一体化系统和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系统对民生资金落实到户到人方面进行相关监督。近年来,各方面不断加大民生资金投入,然而,当前民生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监管也存在薄弱环节,亟待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一、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有待完善
部分预算单位对“一卡通”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路径依赖,习惯沿用传统发放方式。2022年高新区承接社会职能,无单独行政区划,导致市级配备“一卡通”账号和权限时,未包含高新区,到目前才逐步完善。
针对“一卡通”相关问题,我区于5月15日下发了《关于转发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相关文件的通知》(阳开财发〔2025〕12号),及时让相关部门、单位了解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相关政策,并积极与市财政局及软件公司沟通对接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增加市县清单账号、项目等相关事宜。保证各项惠民惠农资金按照规定形式发放,扎实推进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管理工作。
二、部分单位民生资金支出进度缓慢
预算执行进度滞后,部分单位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导致资金拨付后滞留账面,形成“资金沉淀”,影响政策落地时效。
针对支出进度缓慢的民生资金,财政部门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快我区民生类资金的支出:首先是建立直达机制与绿色通道,上级下达的民生类资金,在一周内完成对预算单位的资金下达,确保上级各项资金及时准确落实到位;其次是针对支出较慢的单位,采取压实责任与进度通报的方式,每月通报民生资金支出落后于序时进度的单位,增强单位紧迫感。
三、民生资金监管存在薄弱环节
民生资金监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动态管理机制不健全,贯穿民生资金全程的动态监督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部分资金发放和监管不规范。基层监督体系薄弱,监管队伍和力量呈“倒三角形”,人少事多,只能采取不定期督查、抽查等手段,导致监管不到位。二是公众对民生资金的监管缺乏有效的参与渠道和监督平台,部分民生资金的使用情况公开不够及时、全面、详细,媒体监督和社会组织监督的作用也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三是民生资金监管涉及的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机制,信息沟通不畅、监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容易出现监管重叠或监管空白的情况。
针对民生资金监管的薄弱环节,有以下几点保障措施:一是建立健全各负其责的检查监督体系,变事后处理为事前、事中监管,为每类民生资金制定监管办法,落实责任人;全面建立民生资金拨付对象公示制度,实现资金支付“零环节”“零距离”。二是建立和完善电子动态监管平台,制定电子监管制度,提高监管科技水平,确保资金运行“透明公开、全程监控、落实到位”;建设各级民生资金公开查询平台,整合监管系统,实现源头、全程和动态监管。三是加大项目决策和可行性研究,充分考虑相关因素,搞好风险预测,科学决策;落实项目单位主体责任,加强过程管理,严禁擅自变更项目内容,明确各部门责任。四是压实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监督责任,整合监督力量,将监督重点下移到资金使用最末端;着眼于资金、职责、项目,关注资金规范性、安全性和效益性,监督相关部门履职尽责情况,重视项目关键环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民生资金关乎民众切身利益,加强其使用监管、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对于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部门需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让民生资金真正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