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国有资产 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

一、2022年我市国有资产基本情况

纳入本次汇总范围的全市国有单位共计1043户,其中:非金融类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下同)129户、地方金融企业(含国有独资、控股、参股,下同)11户、行政事业单位903户。其中,市本级国有单位共计349户,其中:非金融类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下同)89户、地方金融企业(含国有独资、控股、参股,下同)4户、行政事业单位256户。2022年地方国有金融企业统计范围较去年减少2户,为阳泉市方正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和阳泉市创业人员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均并入阳泉市方舟信保资金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

(一)非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

截至2022年底,全市非金融类国有企业年末资产总额为255.90亿元较上年增长7.52%负债总额为185.32亿元较上年增长3.36%所有者权益总额为70.58亿元较上年增长20.24%营业收入39.2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0.26亿元,上缴税费0.82亿元其中,市国资委监管的36户企业资产总额121.18亿元,负债总额101.21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19.97亿元,资产负债率83.52%,营业收入31.47亿元,利润总额-1.79亿元,上缴税费0.72亿元。

二)地方金融企业国有资产

截至2022年底,全市地方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901.13亿元,较上年增12.61%;所有者权益总额109.97亿元较上年增2.37%。其中市本级地方国有金融企业资产总额189.43亿元,占全市地方国有金融企业资产的21.02%全市地方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国有资本应享有权益总额)67.95亿元,较上年67.12亿元增加0.83亿元,增1.24%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截至2022行政事业性资产总额452.49亿元,较上年增长5.41%负债总额38.20亿元较上年增长13.59%净资产414.29亿较上年增长4.71%。其中市级行政事业资产总额124.85亿元,较上年增长2.14%;负债总额15.42亿元较上年增长7.46%;净资产109.43亿元较上年增长1.44%

(四)国有自然资源资产

截至2022年底,根据公布的土地调查成果,我市土地总面积为45.59万公顷,其中国有土地2.08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57%。在国有土地中,耕地166.07公顷,建设用地1.07万公顷,其他农用地和其他土地9957.24公顷。全市已查明矿产资源25种,探明储量的矿种13种,已开发利用的矿种19种。全市现设置各类采矿权166座,其中煤矿48座,非煤矿118座。主要矿种保有储量分别为:煤炭57.56亿吨,铝土矿(耐火粘土)3.79亿吨,石灰岩2.05亿吨。2020以来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整合优化后,我市共9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为18689.86公顷。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面积9044.54公顷;省级森林公园4处,总面积3395.09公顷;省级湿地公园2处,总面积为780.36公顷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总面积5469.87公顷根据2004年阳泉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结果,我市本地水资源总量为5.06亿m3(扣除地表水、地下水重复量0.6亿m3)。其中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06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3.60亿m3。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407m3,远低于全国人均2200m3的水资源占有量。

二、非金融类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情况

(一)多措并举,分类推进,国企改革不断深化

1.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聚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针对涉及我市的50项任务(其中国家重点关注的任务46项,个性化任务4项),制定了《阳泉市国资国企改革2022年行动计划》,建立任务清单和调度机制,明确责任,挂图作战,查缺补漏,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现高质量收官,得到省国资委认可和表扬。

2.解决破产企业遗留问题取得新进展。僵尸企业全部终结破产程序,1.4万余名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将汇鑫电力公司划归市食品总厂管理,解决了北岭醋业职工自费垫交养老保险问题。对留守机构进行整合,成立国有改制企业服务中心,在处理好维权、信访问题的同时,推进内养职工实现再就业。

3.“三供一业维修改造有序推进.是积极协调华阳集团到位应负担企业自筹资金和过渡期运营补贴,达成从202210月份到20236月底前分期分批完成支付的一致意见,对分离移交中遗留问题按双方议定意见加快解决。二是开展专项资金审计,严格规范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完成了专项审计报告初稿。三是成立为民办实事工作专班,全面开展三供一业维修改造工程质量提升工作,通过自查自纠,将排查出的问题建立台账,逐一对账销号,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

健全制度,从严监督,国有资产持续优化

1.建章立制,监管能力稳步增强.一是压实监督追责工作职责。印发《阳泉市规范市属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规定》,修订《阳泉市市属企业违规经营投资与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实施办法》二是强化财务监督和预算管理。实行对监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进一步健全管控流程,出台了财务、融资、内审、银行账户管理等制度。三是推进企业信息公开。一级企业均通过网站、公众号主动公开了企业生产经营信息,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行使。

2.推进企业改革,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完善.一是完成公司制改革。全市共有需公司制改革的企业187户,完成率100%,走在了全省前列。二是加强董事会建设。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外部董事选派和管理制度,探索推进外部董事派驻工作,从国资委机关选派32名科级干部,下派一级监管企业,担任外部董事。三是保障经理层依法行权履职。采用制度+清单的模式,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机制,对经理层充分授权,激发经理层积极性。

3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促进保值增值。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建设集团内保市场,外扩版图,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25%,利润总额1110.59万元,同比增长31%;押运公司扩展服务银行范围,并与晋东化工厂合作拓展长距押运业务,在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实现了7.8%的利润增长。交通集团成立机动车登记服务站,首开山西省国有企业办理车辆登记注册业务先河,成立万通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提前布局新能源车辆服务市场。2022年,市国资委36户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12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国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

提高效益,防范风险,监管能力得到强化

规范企业举债和投资行为,一是突出数量管控、质量提升,坚决把主体责任扛紧扛实。投资上慎决策、控源头。按照《阳泉市国资委监管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对投资项目审查,严控新增项目投入和支出,引导国企参与市场竞争。融资上严执行、控规模。实现借、用、管、还相统一,保持企业稳健运行。二是突出元素集聚、要素适配,坚决把债务结构调顺调优。加强融资资金用途管控,突出主业、聚焦实业,严禁过度融资形成资金无效淤积,严禁资金空转、脱实向虚,严禁挪用资金、违规套利。三是坚决把风险底线守稳守牢。风险防范上建机制、强体系,债务化解上定目标、强监督,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2022年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情况是:由国资委确定薪酬的企业有35户,均实行年度薪酬管理。企业负责人平均年度薪酬为10.53万元(应发工资),其中公益政策类企业14.2万元,正常经营类企业14.87万元,资产租赁类企业7.04万元。企业负责人薪酬在15万元以上的企业有9户,其中公益政策类企业3户、正常经营类企业6户。年度薪酬最高水平为23.12万元,最低水平为4.5万元。企业副职取薪为正职的0.5-0.8之间。企业负责人薪酬均为税前收入,属应发工资,包含养老、医疗等各类社保个人应缴部分、个人所得税。

2022国有资本收益收缴情况是:加大参股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力度。针对国资委参股晋能集团企业股利分红长期不兑现、难以维护自己权益的问题,通过与燕煤集团等相关参股企业座谈等方式沟通协调,下达催缴函6份,2022年收回参股企业股利1442万元。

三、地方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一)国有资本投向、布局和风险控制情况

1.国有金融资本的投向

1)持有阳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46.44%股份。该企业实收资本190000万元,国有资本88240万元。

2)持有山西盂县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9.45%股份。该企业实收资本100000万元,国有资本9454.22万元。

3)持有山西平定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30%股份。该企业实收资本100000万元,国有资本30000万元。

4)持有阳泉市汇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23.75%股份。该企业实收资本8000万元,国有资本1900万元。

5)持有平定县金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100%的股份。该企业实收资本为2000万元,国有资本2000万元。

6)持有阳泉市泽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100%的股份。该企业实收资本为3150万元,国有资本3150万元。

7)持有阳泉市鑫利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18.37%股份。该企业实收资本2450万元,国有资本450万元。

8)持有阳泉玖衡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100%股份。该企业实收资本10000万元,国有资本10000万元。

9)持有山西鑫晟保险代理有限公司85%股份。该企业实收资本200万元,国有资本170万元。

10)持有阳泉市众科高新技术产业股权投资有限公司100%股份。该企业实收资本1000万元,国有资本1000万元。

11)持有阳泉融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00%股份。该企业实收资本309909.52万元,国有资本309909.52万元。

阳泉融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阳泉市方舟信保资金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65.16%股份。阳泉市方舟信保资金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实收资本41246万元,国有资本41246万元。其中:阳泉融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资26880万元,阳泉市财政局出资2366万元,阳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平定县财政局、盂县财政局、郊区财政局、城区财政局、矿区财政局各出资2000万元。

2、国有资本的布局

截至2022年底,纳入统计的11户地方金融企业实收资本总计72.67亿元,其中国有资本45.63亿元,占比62.79%

分隶属关系看:市级国有资本31.30亿元,占比68.60%;县级国有资本14.33亿元,占比31.40%

分组织形式看:国有独资32.29亿元,占70.74%;国有全资0.32亿元,占比0.70%;国有绝对控股0.02亿元,占比0.05%;国有参股13.00亿元,占比28.49%

分出资形式看:政府直接出资32.60亿元,占比71.44%;国有企业出资13.03亿元,占比28.56%

分行业类别看:银行类企业国有资本12.96亿元;保险类企业国有资本0.02亿元;担保类企业国有资本1.56亿元;金融控股集团公司类31.09亿元。

3、风险控制情况

2022年,我市地方金融企业主动适应国家金融形势变化,落实风险防控监管规定。通过构建信贷业务风险控制体系,规范信贷业务操作流程,完善贷后监督检查体系,加强对到期贷款的监测、预警和催收降低经营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风险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22年末,银行及信用社类金融企业不良贷款率1.97%,贷款损失准备金总额12.24亿元,拨备覆盖率163.22%,风险抵补能力稳步提升;担保类金融机构担保准备金总额0.09亿元,拨备覆盖率17.68%,风险抵补能力不足。

需要关注的风险点:

一是阳泉市众科高新技术产业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实缴资本不达规定比例,面临被中国基金业协会特别监管(或被摘牌)的风险,该基金主要以债权方式投资,资金未形成良好的退出机制。二是阳泉市汇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存在隐性不良贷款,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不足

(二)国有资产监管情况

1、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体系。积极贯彻中央、省关于加强和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实施意见》,从深化金融改革、履行出资人职责、健全治理结构、加大风险防控等方面,规范国有金融企业和资本管理。制定市级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方式、管理事项、管理任务等制度,明确产权登记、资产评估、财务报告等具体要求。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落实国有金融机构三会一层和党委责任。厘清委托方、受托方和金融机构三方职责,完善绩效、薪酬等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国有金融资本规模、质效双提升

2、完善治理结构,提升竞争实力。阳泉融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整合优质资产,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合规管理为重点,保障公司规范管理运作,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山西平定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深耕三农、细作小微、精准扶贫、倾力重点的工作思路,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阳泉市方舟信保资金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方舟担保公司为主体,吸收合并市、县(区)5家担保机构,整合组建市级融资担保公司,实现九统一,按期完成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市县一体化运营改革任务。

3、创新金融服务,支持经济发展。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优化金融生态,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盂县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坚守支家支小市场定位,全面实施大零售转型和数字化转型战略,持续引深网络化营销服务及产品渠道建设,形成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转型发展新格局。阳泉市方舟信保资金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在原有直保业务、信保基金业务、线上方舟e业务、国有银担总对总业务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等信息科技手段,相继推出直保+信保产品,与农商行开展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总对总批量见贷即保业务,与中行开展惠担贷产品批量化见贷即保业务,与交行开展了批量化担保业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4、加大国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一是扎实开展基础工作。按照中央、省关于加强国有金融资产监管工作的要求,组织开展地方金融企业财务快报、决算汇总分析和绩效评价,及时掌握金融企业经营情况,指导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防范风险,提高竞争能力;压实金融企业主体责任,要求金融企业依法依规做好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确保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积极走访调研,听取地方金融企业对加强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的意见建议,结合我市地方金融业实际,协同相关部门落实出资人相关职责。二是积极防范金融风险。强化内外监督,畅通金融管理部门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国有股权董事、股东监事前哨作用,分别向阳泉融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阳泉方舟信保资金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委派股权董事和监事,实行董监事和出资人沟通报告制度,落实出资人监督机制。强化企业防范风险的主体责任,加强风险源头控制,督促地方金融企业全面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健全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有效化解金融风险隐患,全年未发生重大风险事件,切实维护了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三)国有资产处置和收益分配情况

截至2022年底,11户地方金融企业无重大的国有金融资产处置及收益,本年度无股利分红。

四)企业负责人薪酬情况

2022年末,纳入统计的地方金融类企业负责人数为42人,薪酬总额1069.14万元。其中:银行类企业负责人23人,薪酬总额865.04万元,人均37.61万元;担保类地方金融企业负责人共11人(其中2人由事(企)业单位人员兼职,不在担保机构领取薪酬),薪酬总额81.29万元,人均9.03万元;保险类企业负责人1人,薪酬总额6.45万元;金融控股集团公司类负责人共7人,薪酬总额116.36万元,人均16.62万元。负责人薪酬较上年有所上升,行业间不均衡。

四、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一)重点资产情况

1、土地资产情况

截至2022年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土地面积265.64万平方米,账面原值4.13亿元,净值4.02亿元。

2、房屋资产情况

截至2022年底,我市行政事业单位房屋面积446.34万平方米,价值67.76亿元,其中办公用房面积68.32万平方米,占房屋的15.31%;业务用房面积280.71万平方米,占62.89%;其他用房面积97.31万平方米,占21.80%。从使用状况分析:在用400.37万平方米,占89.69%出租出借30.65平方米,占6.87%闲置0.35万平方米,占0.43%待处置13.41万平方米,占3.01%

3、车辆资产情况

截至2022年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车辆数量2673辆,账面原值4.19亿元,净值0.99亿元。从使用状况分析:在用2554辆,占95.55%,闲置2辆,占0.07%,待处置117辆,占4.38%

4.在建工程情况

截至2022年底,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在建工程61.14亿元,其中,在建57.67亿元,占94.32%;停建131.9万元,占0.02%;建成未使用1585.64万元0.26%;已投入使用3.3亿元,占5.40%;(未转固年限大于6个月3.26亿元,占5.34%)。

5.公共基础设施情况

截至2022年底,全市公共基础设施261.33亿元,其中交通基础设施232.13亿元,水利基础设施0.11亿元,市政基础设施29.07亿元。

6.政府储备物资情况

截至2022年底,全市政府储备物资453.25万元,其中农资储备8万元,应急专用物资储备445.25万元。

7.保障性住房情况

截至2022年底,全市拥有保障性住房373922.17万平方米,账面原值4.42亿元,净值3.89亿元。

(二)加强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的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规范管理。

参照省级标准,对市级资产配置试行标准进行了修订,制定了新的《阳泉市市级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配置标准》;制定了《阳泉市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资产出租出借行为。按照《阳泉市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阳泉市市直机关不动产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市级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推进党政机关办公用房产权变更和调剂使用加力扩面,使合并单位、新设单位有效集约利用政府房产资源。

2、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在财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研发使用阳泉市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通用资产管理云平台,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了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一是持续若干年对市级机关事业单位进行资产盘点,为每件资产制作张贴了含有电子芯片的证码,证码中包含了资产的所有信息,做到了账物相符、责任到人。截至目前,已完成247家市直单位盘点,资产数量389520件,资产原值238082.5万元。二是建立使用阳泉市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山西省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系统——阳泉区域测量采集、绘图上传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不含学校、医院)办公用房37.53万平方米、109个地址。三是依托云平台实现了市级单位资产线上采购、调拨、处置预审的闭环管理。2022年受理批准资产新增配置申请596个、52252件、原值17909.87万元;审核办理调拨申请74个、资产2195件、原值2588.66万元;审核办理处置报废申请40个、2597件、原值2141.1万元;审核办理盘亏处置申请2个、资产8件、原值150.74万元;筛选、回收58个报废申请中的可再利用资产1117件、原值519.3万元。四是打造线下+线上公物仓。与近800平米的实体公物仓相依托,在云平台系统建立了线上公物仓,推进资产共享共用。目前公物仓集中办公设备近230余件,近年为各种督查组、工作专班提供从搬运、安装、维保一站式服务12次,为20个单位调剂配置资产100余件。公物仓成立后处置资产累计13064件,处置收入均及时上缴国库。

3资产领域专项整治取得良好效果

按照省财政厅统一部署,市、县两级围绕7个方面21类问题认真开展自查和整改。通过集中整治,全市共纠正资产账实不符及未按规定登记入账金额5376万元,针对一些在建工程已投入使用长期未转固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转固金额2.23亿元。同时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已使用在建工程转固工作的通知》,推动建立在建工程及时转固的长效机制,2022年底全市已投入使用未转固年限超过6个月在建工程3.26亿元,比2021年底减少3.07亿元,占比5.34%,比2021年底(9.23%)下降3.89个百分点。

4、认真抓好审计意见整改,千方百计盘活闲置资产

针对市审计提出的盘活闲置房产的意见和建议,提出宜、宜、宜,采取多种途径盘活资产的思路。原市工业学校、卫校不动产完成权属变更,新建项目投入使用或接近落成。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资产跨层级调剂,将市不动产管理中心原办公楼调剂给城区上站小学使用。鼓励单位以出租方式盘活闲置房产将市中级人民法院旧址出租给爱尔眼科,加快了招商引资项目落地。

五、国有自然资源管理情况

(一)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

1切实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一是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建立耕地非农化动态监测一体化管理系统,对全市耕地非农化实施动态监测。建成了阳泉市占补平衡土地指标储备库和管理应用平台,对全市占补平衡土地指标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收储、有偿使用。二是落实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管控,加快构建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对梳理出的86个涉及土地手续重点项目,实施台账管理、动态跟踪、建档销号。三是盘活存量用地。开展了2009-2018批而未供土地清理专项行动,超额完成省下达的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任务,全省排名第二,获得省国土资源厅奖励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00亩。积极推进我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落实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宗地坐标填报率达100%,土地供应预警信息处置率达100%,全省排名第一;完成批而未供土地处置3571.35亩,全面完成省厅下达任务。

2、扎实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开展了年度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核查工作,对全市矿山企业进行了矿业权信息公示;全年换发了28个非煤矿山采矿许可证;全市市级发证非煤矿山从112座压减到52座,压减比例达到53.57%。积极推动华阳集团西上庄矿煤层气勘查开发综合改革开发试点,目前已完成全部野外工作,煤层气勘查开发有了突破性进展。

3大力推进林草资源保护发展是持续推进国土绿化。2022年,全市完成营造林12.07万亩,义务植树280万株。我市魏家峪环城绿化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完成绿化1900亩;太行山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项目全面启动。《矸石山区阔叶树穴盘苗造林试验示范》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全市干果经济林总面积30.93万亩,2022年全市干果经济林总产量13267.5吨、产值14747万元。3家核桃示范园获得山西省第四批省级干果经济林示范园称号。二是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区联合专项执法检查工作,严厉打击在自然保护区范围内违法违规建设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4、加强自然资源生态保护修复。一是加大生态修复治理力度。完成了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市级验收工作;制定了全市高铁高速沿线生态治理修复初步设计方案,2022年完成治理3处,正在施工27处(1个主体已完工),未开工38处;启动了盂县3000亩、郊区2893亩黄河流域重点地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2022年完成勘查设计工作,郊区已完成了施工招投标工作。对华阳二矿矸石山进行温度控制法提标治理;编制了《阳泉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实施方案》(2022-2024年),纳入省级项目库;收缴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10.05亿元,土地复垦费7.78亿元。二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强森林抚育工作,全市完成森林抚育8160亩;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完成并上报整合优化预案分述报告1000株古树名木统一刻碑注解,做好保护抢救复壮工作

5积极开展古生物化石保护、调查、研究和利用。根据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划定的化石群,分别树立2个保护标志与78个保护区界桩。一是大力开展化石资源调查、巡查工作。近年,阳泉共发现602株木化石。二是积极开展化石研究工作。邀请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专家学者在我市开展化石研究工作。研究报道了世界首次发现并获得国际命名的白氏桃河兽、阳泉长寿螈、混合阳泉木、梅氏达姆德木4种化石,在我国首次发现瓣齿鲨属这种远古海洋巨鲨。三是积极推动化石公园与化石博物馆建设。阳泉市郊区三生融合公园城市示范区开发项目列入全国第二批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试点。

(二)自然资源重大制度建设落实情况

1、规划引领作用凸显提升。积极组织开展各类规划编制工作,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围绕建设阳平一体城市主中心,确立北拓、中优、南联的城市发展方向,形成了一核两轴三组团的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编制了生态新城核心区和广阳经济带规划方案,为建设项目带方案出让土地创造了条件;在做好全市620个村庄规划分类布局的基础上,完成了105个村庄的规划编制。

2、科学编制十四五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践行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中有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严格落实现行环境保护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引导矿业权投放,编制完成了《阳泉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并通过省、市专家评审。

3落实建设用地双控新机制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环节对超标准、无标准的建设项目开展节地评价,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标准对建设项目用地的控制作用,实行了控制总量、限制增量、盘活存量、永续利用的目标。

4、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2022年,全市年均总取水量为1.8792亿,按国民经济各部门取水量分类,其中工业用水量为0.6132亿,生活用水量为0.6511亿,农业用水量为0.4308亿,生态用水量为0.1841亿。按取水水源类型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类其中地表水取水量为1.3031亿,地下水取水量为0.3562亿,其他取水量0.2199亿

(三)自然资源保障经济发展和使用制度改革情况

一是有效保障了建设用地需求。完善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提升资产管理水平。2022年,围绕服从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项目建设,坚持以用为先,全市共报批建设用地4512.05亩;供应国有建设用地132宗,总面积6518.898亩;省政府批复我市9个批次建设用地、1个单独选址项目,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2426.14亩,为各类项目建设提供了土地要素保障。二是加快了标准地改革步伐。积极支持全市各级开发区建设,保障开发区项目按时落地并投产达效,将《山西省标准地改革工作指引》文件精神贯穿于整个标准地改革工作中。2022年,全市完成标准地供应20宗,供地面积2260.31亩,出让价款5.74亿元,标准地出让宗数占开发区工业用地比例为90.9%,超出省政府要求80%的目标。三是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进一步规范管理,从行政许可、业务管理、行政执法、行政效能等方面完善了制度及措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2022年,征收、追缴采矿权价款(本金、资金占用费、滞纳金)6.65亿元。

(四)国土资源调查和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情况

一是做好我市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市级预验收和2021年国土变更调查工作。对各县(区)三调成果开展了市级预验收工作。同时,在三调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国家下发的2021年底卫星正射影像图和地类变化信息,结合有关专项监测及自然资源管理成果,开展实地调查举证,全面掌握2021年度的地类、面积、属性及相关单独图层信息的变化情况。我市各县(区)2021年度国土变更成果于2022325日全部通过省厅核查,并于824日通过国家核查,成为全省首批调查成果通过国家核查的市。二是精心组织实施市级河长管理的河流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按照《阳泉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方案》要求,启动温河、桃河等六条河流的确权登记项目的权籍调查工作,完成了工作底图的编制和登记单元的预划。现已完成桃河、温河全线的外调工作和边界确认签字工作和外业调查工作。三是积极推进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调查工作。截止2022年底,完成任务91.69%。四是按期完成我市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第一批成果更新汇交工作。矿区作为第一批汇交县(区)于20221230日向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报送阳泉市矿区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成果更新汇交数据,按期完成省定任务。

(五)自然资源执法监察情况

1严厉打击非法违法采矿2022年,全市先后组织开展了七次打击非法违法采矿专项行动,张贴打击非法违法采矿通告2400余份,发放告知书16万余份,签订承诺书760余份;组织巡查900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20000余人次,立案查处72起非法违法采矿案件,罚没款共计94.56万元,没收非法矿产品926.71吨,吊销采矿许可证11个,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29起。

2认真开展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全市2022年实际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2563.43亩,其中违法占用耕地面积1069.29亩,按照卫片方案问责标准规定,剔除符合扣减政策用地后,全市2022年违法占用耕地面积92.57亩,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比例为5.69%

3加大专项行动推进力度。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全市202073日以来新增农村乱占耕地问题54个,其中已整治33个,正在整治21个,整治率61.1%;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回头看,对全市设施农业用地排查建档,未发现新的大棚房问题;深化巩固违建别墅清查整治,未发现新的顶风建设问题。

4、加大对毁林行为查处力度。全市共发现办理涉嫌毁坏森林草原资源违法案件56起,其中涉嫌擅自改变林地用途案件25起,毁坏林木案件31起,涉案面积14.0414公顷,罚款总额共计183.86万元。